常言道:好借好还,再借不难。但经常能听到因为借钱,昔日交往甚密的朋友、来往密切的亲戚反目,甚至闹上法庭。但是亲属间借款情况不可避免,我们可以运用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现实生活中,亲属之间因身份关系往往产生较强的信任,在借款交付时欠缺保留凭证的意识,甚至碍于亲情,借款当时连基本的借条都没有出具,为日后纠纷的产生埋下了隐患。
2019年2月,小陈的舅舅王某以手头周转为由,打电话向小陈借款50000元,并口头承诺两个月内足额归还。小陈碍于情面,并没有让其舅舅王某打欠条,通过支付宝将50000元转至王某支付宝账户。2019年8月,小陈多种方式暗示王某还款,王某始终找借口推迟还款。2019年12月,小陈发现王某购置了豪车一辆,认为王某完全有能力还款,于是再次进行催要。谁知王某采取不接听电话等方式,躲避还款。
王某的行为让小陈十分气愤,遂将王某诉至法院要求其归还本金及利息。
在法院审查了王某及小陈的支付宝及银行转账记录等,调取证据,查明转出方、转入方账户资金情况,厘清了基本事实。最终在法院的主持调解下,王某归还了本金及利息。
俗话说,空口无凭,立字为据。这是借贷双方发生关系的必要前提和依据,双方当事人都必须严格遵守,并及时还款,如确有困难,一定要向对方说明,取得谅解,千万不能赖账和躲避。否则,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。(张晶晶)
编辑:SH01